close


綠島小小的!!
在這次旅遊之前,我知道它環島一週只要40分鐘;卻從來不知道,隱藏在這孤島的故事,是三天三夜也聽不完的......

由於並非豔陽高照的天氣,我們將原先環島計劃提前,趁著陰天趕緊騎車,準備去探索綠島這座美麗的島嶼。我們的想法是,沒下雨前騎到人權文化園區(唯一一個室內活動的地點)

每每出發前,大家總趁著等待集合空檔,用力的拍照~~



真的很愛拍吧!!





出發囉!!!
天空不作美,開始飄起毛毛雨.....




先到柴口前的涼亭避避雨吧....心想著,只要雨小一點就可以再往前衝。綠洲山莊就在前面不遠處~

誰知道雨才小了一點點,往前騎沒多久又開始是傾盆大雨,逼得我們不得不躲進派出所旁的停車棚稍侯~~~真的很無奈啊
阿姐看起來有超不爽的fu~


冠爸冠媽跟著這群中年郎,在雨中環島...是要圓年輕時那個年代沒有聯誼的夢想嗎?? 精神可嘉


眼看綠洲山莊轉個彎就到了,大風大雨仍然讓我們裹足不前  冠子和二姐還是超開心的樣子
阿姐忍不住自己拿了雨傘往前探勘,雨傘開花啦~~~~





好不容易雨勢稍緩,衝ㄚ~~~~
衝向"滅共復國".... 好復古的標語??!!!


大概是下雨天吧!!參觀園區的人並不多~  一進去又是一堆標語。果然是不折扣的思想改造集中營

進入圍牆內的環境






走進人權文化園十週年展示區,看著展示牆上寫著園區的歷史,一個個我們熟悉名字但糊模的故事... 心情從這時開始沈重起來
這些歷史我們不熟悉,卻又離我們這麼近。現在,這麼近距離的接觸這些台灣民主運動初期血淚史,只能從文字及畫面來了解。綠洲山莊於1972年完工,拘禁很多思想犯,一些我們現在想都想不到的罪名,都能夠使一個家庭破碎,從此天人永隔。直到1987年解嚴後這裡才被廢止。那年我也十四歲了,雖然是發生在我們那個年代的事件,但卻像是另一個世界....
沒有任何政治立場,但想好好的了解這段我們被糊模掉的歷史




每張照片都訴說著一段血淚  為他們家人心疼著




獨居房,是特別為精神異常或身份特殊的人設制的區域...畢竟是監獄,進去每棟建築的空氣都不是很好~~




八卦樓,呈現放射狀,被圍繞在山谷中央,據說是因為方便管理,一,二樓都有牢房





一進去抬頭望,是個六角型的天井





我們後來聽新生訓導處模型區的導覽才知,綠洲山莊有的牢房是木門,有的是鋁門。因為原本要改建,結果改到一半喊卡的原因,以致於部份保持原有的木門,有的卻己被換成鋁門了

很有名的政治人物~
先不管現在如何,在那個年代應該也是懷抱著一顆熱忱且單純的信念在奮鬥著吧!






模擬圖,一個小小牢房,關了15-16個人不等



鐵窗內外



離開人權文化園區,往下一站前進!!

新生訓導處模型展示館─中山堂展示館
這處展示館於2011年佈置成新生訓導處時期的生活模型且對外展示,未進到這個館之前,看到的是文字及圖片敘述的歷史。進到館內後很幸運的遇到一位很棒的解說員,除了更清楚的說明了當時"政治犯"被囚禁的生活,更表達了這些所謂"思想有問題的犯人"與綠島當地居互動的關係。這些往事由當地解說員生動的表達中傳達遞了更深刻的情感





入口處是鐵絲編織成的人體模型(下圖),穿著著當時的"新生制服"。新生即為當局對於"政治犯"的稱呼
當時,進入的大門稱"新生之家",服刑完畢離開的門為"革命之門",表示新生己洗新革面,思想徹底改造,成為反共大業的一份子


解說員妹妹很年輕,但對於整個事件深入的研究了解,讓她解說起來彷彿事件歷歷在目(再次感謝她)



以前的綠島是個不毛之地,也沒有馬路。在新生訓導處初期,只有牢房,營舍遮身。因此初期的新生活,就是上山砍柴,到海邊打石以築牆蓋屋...想起先前在綠洲山莊看到有一段寫到"自己築牆將自己關起來...."指的就是這段件讓自己像傻瓜一樣哭笑不得的勞動吧


初期的新生雖過著辛苦的勞動生活,但也因為勞動而必需每天在外走動(算是都在放封吧),解說員還指著這一片模型,有的新生還會偷偷在海邊游泳


新生的一天從新生之歌開始,之後就一天的勞動與思想控制,周而復始的生活

新生訓導處人數最多時含管理人員將近3000人,幾乎與當時綠島的居民人數相當。
新生來自各行業,其中不乏校長,醫生,博士等社會精英;他們教會綠島人種植蔬菜,教他們讀書識字,更重要的是有這群新生在的時期,竟是綠島醫療最進步的時侯,當時甚至在島內就可以動盲腸手術。反觀現在綠島人要動刀,一定要送往台東
解說員說以前他們綠島人看醫生是要進監獄去看的,目前島上則只有衛生所裡有駐診的醫師可看些小病

這是當時居民看病的模型,島上的小朋友由於長期營養不良,加上衛生環境不好,都是四肢消瘦且肚子看起來大大的




在這些新生抵達前,政府己先跟當地居民說"這是一群思想有問題的人,不要與他們接觸以免被影響了....",因此島上的居民開始都抱著遠距離的觀望態度。後來新生與居民從買賣食物開始有了接觸,甚至後來除了幫居民看病外,教他們種菜養畜,還教他們讀書,大大的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
解說員說他的父執輩都是這些新生的學生,他們小時侯的志向都是要當"新生"(當然,當時的小朋友不知新生的意義,只知道這群被稱為新生的人很厲害)。而這些學生到現在,也真的大部份都成為了老師或校長


新生之後,長期的煎敖辛酸與無奈,是選擇遺忘??還是記得?





往前另一棟建築物則是真實展現新生生活的蠟像館(由於地方很小,且不能開閃光燈,所以並沒有拍照),房中的蠟像呈現當時栩栩如生的
生活情景。不自由的犯人唯一的自由時間是就寢熄燈前一個小時,有的人寫家書,彈琴,下棋......





 判決書上荒謬的罪名,背後是多少家庭的無可彌補的血淚






結束了這段人權文化區的導覽,心中有很多無法消化的情緒~~這場雨,讓我們無法完成綠島的環島之行,卻因為躲雨而帶給了我一場歷史事蹟的衝擊...


一路,我們迎著雨飆回中華電信會館


梳洗完畢後,外頭的雨勢仍沒有停歇之意,斷了我最後出門的念頭



逛了幾小時大夥也都餓了,決定到網路上評價很高的池塘有魚吃飯(隔壁的18海哩也是他們的),就在會館對面...超級方便



外頭的大風大雨,即使是近在咫尺的餐廳,也覺寸步難行
用餐環境還不錯


每道菜都還不錯喔!大夥這次全吃光光(餓了....)


飯後雨勢稍緩,不甘心就這樣回會館。找了大姐逛了一下綠島大街~~ 有幾家小店還挺有特色的



我喜歡這家明信片店,它的時光明信片和我們之前做的時光膠囊有異曲同工之妙
我們每個人都寫了一張寄給明年這個時侯的自己,左圖手指的木格就是各個年份的信箱....   


旅行時寄明信片一直是我很喜歡做的事,而這家"信交易"明信片更將明信片的創意發揮到淋漓盡致。為今天晚上的行程劃下了一個完美

的句點~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aisy 的頭像
    Daisy

    daisychen1973的部落格https://panel.pixnet.cc/#/create-article

    Dais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